在水稻、小麦、玉米出现“三量齐增”的背景下,为推进农业供给侧和需求侧有效对接,2015年,农业部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使马铃薯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外的第四大主粮。2016年2月,农业部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中央财政也在加大支持力度,各级政府也将其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因此,近年来马铃薯种植面积迅速增加。
充分挖掘马铃薯的增产潜力,提供适合其生长的光照、温度和水分要求,合理控旺,配合完善的栽培管理技术至关重要。
影响土豆产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水肥管理不当,气候异常,植株徒长等原因,其中植株徒长是造成土豆个头小,整体商品产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马铃薯徒长发生的原因
偏施氮肥:马铃薯苗期过量使用高氮肥料,在高墒的土壤环境下,马铃薯根系就会十分发达,长势旺,造成植株疯长。主要表现为茎叶生长过旺,茎节变长,茎秆细弱,叶片薄而大,叶色黄绿。
种植密度过大:种植密度过大,生长期间,枝叶相互遮荫,通风透光性差,地上部植株生长瘦弱,致使块茎形成、膨大受阻,后期还容易造成晚疫病的发生。
干旱以及培土过浅:马铃薯块茎的形成及膨大过程如遇到干旱天气,块茎很难形成,膨大也会受到极大抑制。马铃薯块茎形成、生长应该适时、适量进行培土,培土最好是在结薯前分两次进行,要做到适当厚培土。培土过浅,根系扎得浅,不但抗旱能力差,营养吸收也受到限制。块茎也容易露出地面见光形成青头薯,影响产量及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