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主办的第八届植物生长调节剂发展与应用交流会在中国南昌召开。会上对植物生长调节剂(以下简称植调剂)行业发展走势进行了深入分析,系统解读了相关检测规定、登记以及新产品开发、应用等情况,并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给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发展对策。
本次会议由协会植物生长调节剂专业委员会、江西新瑞丰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江西鑫邦生化有限公司特别协办,上海能健源生物农业有限公司、江西鑫臻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长得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威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共计200余位业内代表前来参会。本次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花荣军秘书长主持。
北京农学院副校长、长江学者、植调剂专委会主任段留生
北京农学院副校长、长江学者、植调剂专委会主任段留生强调,今年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植调剂的发展和应用为保障农业健康生产和行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植调剂行业需在保持高度自信的同时分析不足,在国家的宏观部署和时代大潮里找准方向,努力推动行业产、学、研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做应有贡献。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原首席专家张跃进表示,植调剂作为第四大类农药产品,应用微量便能展现神奇效果,在绿色农业发展道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植调剂市场刚需正稳步增长,该品类具有增产、提质、抗逆等作用,市场潜力巨大。建议未来能够更加合理规范其应用技术,促使整个行业携手共赢。
现场,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谭伟明从产业情况、新的进展、未来展望三个方面分析了植调剂行业的动向与发展。他表示,植调剂属于绿色农药,对疫情常态化下的农业与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调节剂未来发展,谭伟明表示,一是要从源头创制调节剂新产品;二是解决生产问题的重大新产品;三是提高工效、服务规模化农业生产的新制剂;四是种植大户引领作物化控集成技术;五是技术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科院质标所首席科学家、二级教授王静表示,植调剂是农药四大类之一,能够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促进成熟,在国内外均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中国已批准登记59种植调剂,1131个产品。她强调,使用植调剂后农产品安全总体可控。其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样品前处理技术在内的常规的传统检测技术、现代的确证检测技术、快速检测技术等。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教授覃兆海针对脱落酸类调节剂的创新发展与农业应用进行详细讲解。他表示,脱落酸的生理功能在于一是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二是抗逆诱导;三是在药理功能方面可以抗炎、抗癌细胞增殖等作用且具有一定研发、应用潜能。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所研究员贾春虹指出,在植调剂推广应用过程当中,一直存在登记使用不当、使用时期不当和剂量方法应用不当等现象。建议未来植调剂的发展需要加强宣传和科学研究,提高对植调剂的科学认识,规范使用方法和技术。此外还要进一步指导农民科学用药,加强对植调剂产品的管理,加快食品中植调剂标准体系建设。
北京农学院教师沈元月对果实成熟和品质形成的机制及调控技术进行详细讲解。沈元月表示,在实际生产中,控水通过脱落酸(ABA)降低水分散失的同时,也降低了叶片二氧化碳的摄入量,降低了光合速率,但适度控水通过脱落酸(ABA)可以调控果实的品质。因此,基于脱落酸(ABA)可在一定程度上挖掘设施草莓的节水潜力及改善果实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贵州大学教授吴剑表示,病毒病再我国农业生产中危害大、防治难。为有效防治病毒病,香兰素的发现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天然产物香兰素在农业中被用作催熟剂且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可作为廉价的绿色农药先导。此外,通过以香兰素为先导,发现了多种具有免疫诱抗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及候选药物。“以香兰素为先导的免疫诱抗剂有望成为防治植物病毒的重要创新品种。”吴剑说。
上图左一:刘义雄、上图左二:李志江;上图左三:马玉林、上图左四:丑靖宇;
下图左一:周金龙、下图左二:殷佑斗;下图左三:于茂泉、下图左四:张鸿秀